昆明理工大学
移动端
立即下载

下载优课UOOC APP

立即下载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登录 注册
Loaded: 0%
Progress: 0%
Mute
Remaining Time -0:00
Duration Time 0:00
Current Time 0:00
授课对象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

大学生心理健康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省级线上一流课程

深圳大学 / 焦璨( 教授)

开课语种

中文

开课次数

8次

累计选课

56782人

选择周期:
【MOOC学分课】2025年春季学期
加入课程

已关注: 410人 分享:

课程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必须开设的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程。本课程依托深圳大学心理学院,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多年实践工作经验,根据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以MOOC教学的形式,在传统心理健康教学内容中加入针对性的心理测试和心理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实用导向的心理健康知识和相关技能,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增进其求助意识和自助能力,增强理性面对挫折和困难的能力。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1)对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以及学会一系列应对策略;(2)经过相关的心理测试,对自己的人格类型、自我状态、心理健康状态、依恋风格、学习风格和职业性格等有较为准确的评估,增强自我认识;(3)消除对心理咨询的错误认识,提高心理咨询的求助动机,并且可以获得一系列心理健康维护相关的校内外资源;(4)提高生命意义感,增强心理韧性,有效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


教学方法

  基于深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多年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经验,本课程旨在针对心理咨询工作中所发现的大学生常见心理困扰和心理发展特点,根据不同的主题,整合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方法,为大学生提供一套系统的协助心理健康维护的线上教学资源。本课程有以下四个特点:(1)实用。学生可以获得一系列用于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具体可行的自我调适技巧;(2)整合。每个主题既要有对相关问题的描述和处理,也要给出发展积极资源的方法和视角;(3)易学。心理健康导论课程非专业课,需要用生动、浅显、易懂的方式把核心的理念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强调知识和技术的易学性,提高课程的吸引力;(4)科学。每一部分内容都有经典与最新研究和方法的支持,在课程的实用性和易学性上确保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


参考教材

  1. 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讲义

  2. (爱尔兰)ALANCARR著;丁丹等译.积极心理学:有关幸福和人类优势的科学 第2[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3. (美)克里斯托弗·彼得森著;徐红译.积极心理学—构建快乐幸福的人生[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4. 郑全全,俞国良.人际关系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 (日)岸见一郎,(日)古贺史健著; 渠海霞译.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6. 美)托马斯·哈里斯著;林丹华.我好,你好:了解自我、改变人生的人际沟通分析(TA[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7. 克里斯廷·内夫著;刘聪慧.自我关怀的力量[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8. )芭芭拉·奥克利著;教育无边界字幕组译.学习之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9. )马歇尔.卢森堡著;阮胤华译.非暴力沟通[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5

  10. (加)克里斯多福·孟张德芬、余蕙玲.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新版)[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9.

  11. 罗伯特·J·斯腾伯格著;(凯琳·斯腾伯格编著李朝旭等译.爱情心理学(新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12. (美)盖瑞·查普曼著;王云良.爱的五种语言:创造完美的两性沟通[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13. )苏·约翰逊;黄志坚,李茜.依恋与亲密关系[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14. (英)罗伯特·戴博德著;陈赢译.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0

  15. (美)维克多·弗兰克尔吕娜.活出生命的意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8 

  16. 王静.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

  • 1  第1章 导论
    • 1.1  第1节 现代健康观
    • 1.2  第2节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 1.3  第3节 认识常见心理问题
    • 1.4  第4节 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
    • 1.5  第5节 从心理健康走向幸福生活
  • 2  第2章 完善自我意识,有效自我管理
    • 2.1  第1节 初识自我意识
    • 2.2  第2节 识别自我状态,认识自我的多面性
    • 2.3  第3节 合理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同一性
    • 2.4  第4节 积极体验自我,保持高自尊
    • 2.5  第5节 有效管理自我:自我实现与自我创造
  • 3  第3章 适应大学, 学会学习
    • 3.1  第1节 角色转换,适应大学学习
    • 3.2  第2节 常见学习问题及其调适
    • 3.3  第3节 发现自己的学习风格与学习优势
  • 4  第4章 人际关系
    • 4.1  第1节 人际关系中的自我探索
    • 4.2  第2节 人际关系中的问题调适
    • 4.3  第3节 人际关系中的自我发展
  • 5  第5章 在亲密关系中发展自我
    • 5.1  第1节 认识爱:什么是爱
    • 5.2  第2节 探索爱:依恋风格
    • 5.3  第3节 发展爱:成熟的爱
    • 5.4  第4节 升华爱:健康的性
  • 6  第6章 管理情绪,应对挫折与压力
    • 6.1  第1节 认识情绪
    • 6.2  第2节 理解情绪
    • 6.3  第3节 管理焦虑与压力
    • 6.4  第4节 应对抑郁与挫折
    • 6.5  第5节 培养正念
  • 7  第7章 生命意义与心理危机
    • 7.1  第1节 探寻生命意义
    • 7.2  第2节 明确价值行动
    • 7.3  第3节 预防心理危机
    • 7.4  第4节 发展心理韧性
  • 8  第8章 立足当下,面对未来
    • 8.1  第1节 生涯准备:掌控职业生涯
    • 8.2  第2节 自我探索:发现内在需求
    • 8.3  第3节 职业探索:促进生涯适应
暂无章节

考核方法

本课程授课方式采取闯关模式

本课程总成绩计算方式为:线上成绩*90%+见面课签到*10%,线上成绩计分标准如下:

线上成绩=视频(20%)+章节测验(15%)+应用作业(15%)+线上期末考试(40%)+讨论(5%)+线上签到(5%)


线上计分标准

视频 作业 测验 线上期末考试 讨论 签到 合计
20% 15% 15% 40% 5% 5% 100%

* 视频:每单个视频的观看进度大于90%才算完成,否则该视频不计入已完成视频个数;

讨论:发布5分/条,回复5分/条,加精0分/条,置顶0分/条,最高100分,再按权5%折算实际得分;

签到:累计25次得满分,每日只能签到一次(系统自动记录)。

视频和测验类任务点完成数达80.0%才能参加考试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预计开课18周,全程为闯关模式,进入下一节的学习前需要完成前一节的视频观看并通过课后测验,建议同学们按照以下时间进度学习,按时参加线下见面课,期末总成绩将根据考试成绩及见面课签到情况进行一定比重计算,祝同学们学有所成!

 

第一周

第一章 导论

1.1 现代健康观

1.2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第二周

第一章 导论

1.3 认识常见心理问题

1.4 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

第三周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完善自我意识,有效自我管理

1.5 从心理健康走向幸福生活

2.1 初识自我意识

第四周

第二章 完善自我意识,有效自我管理

2.2 识别自我状态,认识自我的多面性

2.3 合理认识自我,实现自我同一性

第五周

第二章 完善自我意识,有效自我管理

2.4 积极体验自我,保持高自尊

2.5 有效管理自我:自我实现与自我创造

第六周

第三章 适应大学,学会学习

3.1 角色转换,适应大学学习

3.2 常见学习问题及其调适

3.3 发现自己的学习风格与学习优势

第七周

第四章 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

4.1 人际关系中的自我探索

4.2 人际关系中的问题调适

4.3 人际关系中的自我发展

第八周

第五章 在亲密关系中发展自我

5.1 认识爱:什么是爱

5.2 探索爱:依恋风格

第九周

第五章 在亲密关系中发展自我

5.3 发展爱:成熟的爱

5.4 升华爱:健康的性

第十周

第六章 管理情绪,应对挫折与压力

6.1 认识情绪

6.2 理解情绪

第十一周

第六章 管理情绪,应对挫折与压力

6.3 管理焦虑与压力

6.4 应对抑郁与挫折

第十二周

第六章 管理情绪,应对挫折与压力

6.5 培养正念

第十三周

第七章 生命意义与心理危机

7.1 探寻生命意义

7.2 明确价值行动

第十四周

第七章 生命意义与心理危机

7.3 预防心理危机

7.4 发展心理韧性

第十五周

第八章 立足当下,面对未来

8.1 生涯准备:掌控职业生涯

8.2 自我探索:发现内在需求

8.3 职业探索:促进生涯适应

第十六周


自由学习

第十七周


自由学习

第十八周


复习、线上考试

 

 


此课程已被以下1所高校认证为学分课:

2025年春季学期
开课时间:2025.02.24 - 2025.06.16
考试时间:2025-06-16 09:00:00
2025-06-19 09:00:00
建议学分:2.0分
建议学时:32学时
教学模式:闯关模式
教学团队

焦璨

教授

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常务副主任,深圳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深圳大学心理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是心理健康促进、心理统计与测量,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两项,发表SSCI/SCI/CSSCI等学术论文七十余篇。

郭田友

副教授

深圳大学

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应用心理学系主任,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临床专家组组长,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心理科专家。现任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心理评估专委会委员,深圳心理学会理事,深圳市医学会精神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理事。擅长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诊治及心理危机干预。

刘玎

副教授

深圳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专职心理咨询师,心理卫生学博士,高级实验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擅长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认知行为疗法(CBT)、沟通分析(TA)、认知分析疗法(CAT)、接纳承诺疗法(ACT)、沙盘游戏治疗、人本取向艺术治疗和快速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治疗(EMDR)。从2008年起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致力于精准心理治疗与临床人格研究。

韦君如

讲师

深圳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专职心理咨询师,讲师,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精神健康急救导师。从2009年起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曾接受认知行为疗法(CBT)、情绪聚焦疗法(EFT)和中美班心理动力学连续培训项目。

蒲少华

副教授

深圳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应用心理学硕士, 高级实验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从2006年起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蒋冬红

讲师

深圳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讲师,临床心理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自2011年起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善用认知行为疗法(CBT)、辩证行为疗法(DBT)和快速眼动脱敏与再加工治疗(EMDR)技术。

魏军妹

讲师

深圳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讲师,应用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沙盘游戏咨询师,自2017年起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蔡洁钒

讲师

深圳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教育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沙盘游戏咨询师(C级),积极心理治疗咨询师,生涯规划师。接受后现代心理咨询(短程焦点、叙事治疗、积极心理治疗等)、沙盘游戏咨询专业培训。自2015年起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杨婧琦

讲师

深圳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专职心理咨询师,心理学博士。自2020年起从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